黑龍江省“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上)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7-12-11浏覽次數:266

黑龍江省“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上)


  黑龍江省“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通知》(中發〔2016〕4号)、《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印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85号)、《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43号)、《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67号)、《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國發〔2015〕28号)、《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關于印發新材料産業發展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聯規〔2016〕454号)、《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的通知》(發改振興〔2016〕2397号)、《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黑政發〔2016〕13号)編制,主要明确“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标、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我省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重點專項規劃。

  第一章 準确把握科技創新形勢

  一、“十二五”時期科技發展回顧

  “十二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領導下,全省科技工作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緊緊圍繞實施“五大規劃”和發展十大重點産業,通過實施科技“5381”工程,大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為我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是實施産業技術創新行動計劃,持續提升自主創新實力。争取國家科技項目5000多項,獲經費➿⚽✨➿超過57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1.5倍。以企業技術需求為指南,産學研⏭➰實施了773個省級科技項目,突破了第三代“1000MW級核電主設備設計制造關鍵技術”等一批産業核心技術。全省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27.5%,2015年達到3.46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3.38件;累計登記科技成果7418項,其中有79項重大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有1390項成果獲得省級科技獎勵。哈爾濱工業大學“星地激光鍊路系統技術”成果2014年摘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二是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計劃,持續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産業化。全省累計開展成果專題對接活動1000多場次,推動科技成果省内落地轉化2485項,簽約額132.11億元。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金額連續四年突破百億元大關,比“十一五”期間增長167%。中船重工集團第七○三研究所研制的“30MW級天然氣長輸管線燃驅壓縮機組”實現産業化,打破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2015年啟動實施“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當年即取得顯著成效,全省新注冊成立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等科技型企業2116家,新形成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科技型企業439家,新吸納本科以上人才7736人。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總數達到111家,孵化總面積達到261.9萬平方米。

  三是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計劃,持續➿⚽✨➿企業技術創新。防爆電機、雜糧、重載快捷鐵路貨車等3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高效清潔燃煤電站鍋爐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全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269家、重點實驗室98家、企業院士工作站45家。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由2010年的476家增加到2015年的693家,共有1171戶(次)企業享受減免所得稅34.5億元。累計認定和推廣重點領域首台(套)産品126個,兌現獎勵資金1.5億元,35個産品實現規模化生産;全省工業企業開發重點新産品1140個,其中434項填補了國内空白。燃氣輪機等63項産品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四是實施科技園區建設行動計劃,持續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全省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9.5%提高至2015年的12.2%。哈爾濱科技創新城經過5年的持續建設,“動車組”效應凸顯,累計集聚中科院産業育成中心等國内外創新機構超過200個。哈爾濱市成功入圍全國首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城市示範”,哈爾濱高新區成為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大慶高新區在全國106個國家級高新區中排名第21位,齊齊哈爾高新區“重型數控機床産業集群”晉升為國家創新型産業集群。牡丹江和佳木斯兩個省級高新區發展步伐加快,建設了16個國家級科技産業⛩⛪➰。牡丹江石油鑽采工具産業⛩⛪➰和佳木斯農業科技園區進入國家級行列。哈爾濱市獲批成為國家生物醫藥戰略新興産業試點城市。

  五是實施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建設行動計劃,持續發展科技服務業。省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台自2013年投入使用以來,新興産業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八大科技平台相繼建成,美國通用電氣哈爾濱創新中心等近百家研發機構和服務機構入駐,首家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地方工作站落戶我省。成立了省科技服務業聯盟,服務科技型企業超過1萬戶(次)。省中醫藥科學研究院等7家行業研究院成功組建。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連續5年圍繞石墨産業、綠色食品産業等領域組織“院士龍江行”活動。推動以對俄為主的科技⏭➰交流,全省國家級國際科技⏭➰⛩⛪➰達到16家。

  六是實施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行動計劃,持續促進産學研緊密⏭➰。全省新組建了衛星導航服務、冷水魚等35家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總數達到49家,其中國家級聯盟5家。聯盟促進了218所高等學校、258家科研院所和906家企業産學研協同創新,承擔各類科技計劃項目410項。通過組建石墨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我省牽頭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純石墨材料開發及其典型應用”項目,➿⚽✨➿雞西、鶴崗等地培育了奧宇石墨集團等一批石墨精深加工企業。

  七是實施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計劃,持續釋放科技創新創業活力。省科學基金累計立項2667項,投入經費1.86億元,其中45歲以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占資助總數的72.8%;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4500餘項,經費總額23億元,其中有7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人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1人獲得國際複合材料委員會世界學者獎。全省兩院院士總數達到41人。連續三年➿⚽✨➿了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核級焊接材料國産化研究與應用”等24個中省直科研院所高水平的創新團隊建設;共有34名科技人才、4個創新團隊和2個⛩⛪➰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八是實施科技惠民行動計劃,持續推動科技成果服務民生。落實“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規劃,➿⚽✨➿59個縣(市)實施科技富民強縣行動計劃項目,建設了33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和5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在寒地粳稻育種等領域組織實施了28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為我省實現糧食“十二連增”、連續五年保持全國第一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在人口健康、資源環境、公共安全等領域,組織實施了“3G-WIFI城市安全監控系統推廣”等26個省級重大研發項目。選派了440名科技人員深入28個貧困縣提供技術服務,深入桦南縣開展定點扶貧。開展了科技活動周等豐富多彩的科普宣傳活動。

  二、“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面臨的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創新,着力推進創新,把創新擺在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黨中央、國務院相繼發布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幹意見》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系統部署科技創新工作。當前,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全球利益格局深刻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蓄勢待發、孕育突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黑龍江承擔着保障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重大責任,正處在爬坡過坎的攻堅期、有利發展的機遇期、大有作為的窗口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黑龍江科技創新必須堅持“向高新技術成果産業化要發展”,依靠科技創新改進供給質量和效益,依靠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加快培育新動能,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的核心和引領作用,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

  目前,與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的要求相比,我省科技創新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深層次問題,主要表現為:科技成果産出良好,但高新技術成果産業化水平相對較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後,機制路徑尚待完善,政府、科技界、金融界、産業界之間系統性➿⚽✨➿和互動關系尚未完全建立;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配套創新政策、改革舉措落地生根還有差距;市場各主體的創新活力不足,創新供給結構有待優化;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創新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和配置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有待進一步釋放等。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全省科技創新工作要直面挑戰,深入學習領會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科技創新思想,牢牢把握新時期科技發展改革的方向和省委、省政府對科技創新工作的新要求,全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黑龍江全面振興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第二章 描繪科技創新藍圖

  一、指導思想

  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别是對我省兩次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以支撐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深入實施“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為主線,深化創新驅動,着力提升産業技術創新實力,着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着力激發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活力,着力增強科技創新基礎能力,着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高科技創新供給的質量和效率,營造科技創新創業良好生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為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發展新路子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把支撐我省重大需求作為戰略任務。聚焦我省老工業⛩⛪➰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科技的重大需求,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加強關鍵核心共性技術研發和轉化應用,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中的重要作用。

  ———堅持把科技為民作為根本宗旨。緊緊圍繞人民切身利益和緊迫需求,把科技創新與改善民生福祉相結合,發揮科技創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強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促進高質量就業創業、扶貧脫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重要作用,讓更多創新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升民衆獲得感。

  ———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強大動力。堅持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同步發力,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在戰略規劃、政策制定和監督評估中的重要作用,強化創新服務職能。營造公開透明、公平競争、開放有序的創新生态,充分釋放創新活力和改革紅利,開創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新局面。

  ———堅持把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作為主攻方向。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鼓勵企業成為創新投入的主體、技術研發的主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加快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用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為提高我省整體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創造和應用奠定基礎。

  ———堅持把人才驅動作為有力支撐。進一步統籌人才、項目和⛩⛪➰建設,通過各類科技人才培養計劃、重點科研項目和研發⛩⛪➰建設培養高水平學科帶頭人、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領軍人物,培養造就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引進海内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滿足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求。

  三、發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标是: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驅動發展取得實質進展,創新體系更加完善,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環境更加優化,努力建成創新型省份。

  ———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加強自主創新,突破一批制約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培育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0%,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7件,登記科技成果達到1800項。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加快推進科技成果應用轉化,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加速培育新興産業,有力支撐做好“三篇大文章”。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60億元,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3%,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0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達到150家,建設7個“互聯網+”技術服務平台;“十三五”期間新增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競争力的科技型企業200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企業達到6000家。

  ———創新型人才規模質量同步提升。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初步形成,湧現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型企業家和高技能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人才評價、流動、激勵機制更加完善,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得到充分激發。“十三五”期間培育重點領域創新團隊50個,培養科技創新傑出青年人才100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1000人。

  ———有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更加成熟定型。貫徹落實國家統一部署和要求,科技創新基礎制度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科技創新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創新治理能力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更加健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治理結構和發展機制更加科學,軍民融合創新機制更加完善,全省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顯著提升。

  ———創新創業生态更加優化。科技創新制度不斷完善,知識産權得到有效保護。科技與金融結合更加緊密,創新創業服務更加高效便捷。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流動更加順暢,科技創新全方位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科學精神進一步弘揚,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更加濃厚。

  四、總體部署

  未來五年,我省科技創新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全面對接國家和我省重大決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系統謀劃和部署,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增添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領作用。

  一是加快高新技術成果産業化。圍繞我省科技創新基礎和優勢,深入對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圍繞老工業⛩⛪➰振興、《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軍民融合發展等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加強自主創新,在重點領域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可産業化的高新技術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深入實施“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有力支撐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載體,推進各類科技園區特别是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建設,打造創新型産業集群。積極争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

  二是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積極培育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創業孵化、知識産權、科技金融、科技咨詢等新興業态。實施《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2016年版)的通知》(黑政發〔2016〕31号),建立并完善各類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台。➿⚽✨➿衆創空間和星創天地建設,加快衆創、衆包、衆扶、衆籌支撐平台建設,為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提供有效載體,促進科技與資本市場對接,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生成企業、形成産業。➿⚽✨➿專業技術人員、大學生、農民、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創新創業。強化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加強科學普及,着力培植創新文化,努力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三是加強産學研協同創新。積極引導以企業為主體的協同創新,依托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研發力量,加快構建産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企業牽頭組建研發機構和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科研⛩⛪➰和平台建設,優化戰略綜合類、技術創新類、科學研究類、基礎支撐類科研⛩⛪➰和平台布局,完善運行機制,加強評估考核,強化穩定➿⚽✨➿,加快形成适合區域發展和行業特色的科技創新⛩⛪➰布局。➿⚽✨➿我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依托優勢資源,争取建設國家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完善産學研用協同育人模式,創新人才培養引進➿⚽✨➿方式,加快培育和聚集創新創業人才隊伍。深化對外科技⏭➰交流,促進創新資源的雙向開放和流動。

  四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加快建立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推進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大力推進軍民融合科技創新。深化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培育面向市場的新型研發機構,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組織體系。建立并完善激勵人才創新創業和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的普惠性政策。引導和推動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依靠市場化組織方式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為更多科研人員緻富開辟渠道。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營造有利于創新驅動發展的市場和社會環境。發揮科技創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高質量就業、扶貧脫困等方面作用,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步伐。

  第三章 科技創新優先領域

  根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技創新基礎優勢和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标,深入對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圍繞國家重大創新戰略布局和重點任務,集成科技創新資源,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現代農業、民生科技等八大科技創新優先領域,加強自主創新,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重大技術研究開發,加速培育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突破産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産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實現重點領域跨越發展。

  一、發展新材料技術

  圍繞我省重點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對新材料的重大需求,對接《新材料産業發展指南》關鍵技術部署,加快發展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重點開展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和複合材料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開發航空航天材料、道路交通裝備材料、新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環保與節能材料等新材料高端産品和成套裝備。推進石墨深加工等國家級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培育國家級高性能纖維及先進複合材料産業化⛩⛪➰,推動我省新材料産業集群發展。

  二、發展新能源技術

  大力發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技術,積極推進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及高寒地區電力技術、新能源通用及創新技術、新一代能源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成果産業化,為能源結構優化轉型提供科技支撐,保障能源安全。依托中科良大生物燃料科技有限公司加強木質纖維素類生物質(稭稈類)轉化生物航空燃油技術研究,推進生物航油及乙酰丙酸、生物汽油等産品産業化,➿⚽✨➿在我省建設千噸級生物航油工程示範。

  三、發展生物技術

  圍繞我省生物産業特色,搶抓生物技術及各領域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技術創新,以生物技術創新帶動相關領域技術創新發展,争取在生物前沿科學領域占據一席之地。重點開展現代中藥、化學藥物、疫苗、生物工程等方面研究開發,加快生物合成、抗體工程、生物反應器等共性關鍵技術與工藝裝備研究開發,加快開發3D生物打印等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和産品,大力發展生物育種,推進道地、特色藥材優質種苗繁育⛩⛪➰和道地、瀕危、稀缺藥材生物繁育工程中心建設,加速構建我省具有國内先進水平的現代生物産業體系。

  四、發展高端裝備技術

  圍繞加快高端裝備産業發展,推進傳統産業向中高端邁進,優化制造業布局,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重點開展燃氣輪機、智能制造和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智能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裝備、現代農機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能電網成套裝備等高端裝備技術研究開發與成果産業化,促進工業提質增效、升級擴量。➿⚽✨➿裝備制造企業技術創新、産品創新,建設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對接國家“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項目關鍵技術部署,依托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加強輕型航空動力及衍生品的研制生産、航空機械傳動系統關鍵零部件制造、微小型燃氣輪機和民用傳動等産品設計制造等技術研究開發;依托中船重工集團第七○三研究所加強船用與中小型工業燃氣輪機系列産品開發,實現對5—50MW功率檔的全面覆蓋;依托哈電集團加強重型燃氣輪機關鍵技術研究與整機研制。對接國家“深海空間站”項目關鍵技術部署,發揮哈爾濱工程大學在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船舶裝備基礎及關鍵技術領域的優勢,開展深海空間站信息系統、穿梭運載器、自治潛器(AUV)檢測系統、水下作業工作系統和特種作業裝置系統及高端船舶動力裝備、通訊系統等技術的研究開發。對接國家“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項目關鍵技術部署,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暴露載荷照料、光學載荷照料、➿⚽✨➿航天員艙外活動等空間站實驗艙機械臂技術研究。

  五、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

  提高新一代信息關鍵技術和核心産業的自主發展能力,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相關産業融合。重點開展物聯網、大數據、新型網絡、人工智能與虛拟現實、微電子、光電子、衛星應用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及系統的研究開發和成果産業化。對接國家“國家網絡空間安全”項目關鍵技術部署,發揮哈爾濱工業大學信息技術領域研究基礎優勢,開展信息内容安全、網絡安全、系統安全、新型密碼學與應用、物聯網安全與工控安全、網絡空間安全治理與策略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究;依托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強網絡威脅監控、安全檢測引擎、APT監測分析、安全分析支撐體系等研究開發,➿⚽✨➿建立全國性網絡空間安全威脅分析中心,推動我省優勢企業打造新興産業高地。對接國家“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項目關鍵技術部署,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基礎優勢,開展空間激光通信等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對接國家“人工智能2.0”項目關鍵技術部署,重點開展醫療影像大數據的智能分析、輔助診斷、治療技術研究開發,加強步态、聲紋、人臉融合識别的新一代智能安防系統等研究開發。

  六、發展節能環保技術

  以解決重大環境問題為目标,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修複、廢棄物治理、生态環境保護、高效利用和節能減排、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及應用。以保障資源安全供給和促進資源型行業綠色轉型為目标,集中突破一批發展資源高效利用、節能減排等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為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對接國家“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關鍵技術部署,依托哈電集團開展高效清潔煤電産品研究開發;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基礎優勢,開展煤炭高效發電、煤炭清潔轉化、煤炭污染控制、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現代煤化工和多聯産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究。

  七、發展現代農業技術

  圍繞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施《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實施方案》,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農作物優良品種選育、糧食豐産增效、農産品增值加工、畜禽安全高效養殖、優質奶源與乳品加工、林業資源培育與開發等關鍵技術研發與成果推廣應用。重點開展黑土資源合理利用、農作物種質資源創新與新品種培育、無公害高産高效養殖技術、農副産品精深加工技術及設備、林産經濟綜合配套技術、特色食品開發等現代農業技術及設備研究開發與成果産業化,不斷優化農業結構,➿⚽✨➿現代農業生産體系建設,服務我省實現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八、發展民生科技

  圍繞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推進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和轉化應用,為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提供科技支撐。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為目标,突出解決重大疾病防控、康複養老、醫療器械以及“互聯網+健康醫療”等人口健康重大科技問題。以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為目标,重點開展公共安全保障關鍵技術攻關和應用示範。對接國家“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項目關鍵技術部署,以腦重大疾病防治為重點方向,依托哈爾濱醫科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的研發優勢,開展醫、工、生物信息結合研究,研制開發臨床适用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先進儀器設備、生物材料及創新藥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