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黑龍江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通知

發布者:國磊發布時間:2023-06-07浏覽次數:168

黑教聯〔2012〕71号

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為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動我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文化的有機結合,提升高等學校的創新能力,支撐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依據教育部、财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教技〔2012]6)(以下筒稱“2011計劃”)和《實施方案》,為做好“2011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加強指導和規範,黑龍江省教育廳、黑龍江省财政廳決定啟動實施黑龍江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現将《黑龍江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印發給你們,請各高校結合國家“2011計劃”和學科專業優勢認真組織實施。

                                 黑龍江省教育廳  黑龍江省财政廳

                                           2012917

黑龍江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黑龍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好國家“2011計劃,指導我省高等學校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的前期培育,建設一批面向科學前沿、行業産業、區域發展、文化傳承創新的省級協 同創新中心,加速我省高等學校機制體制改革,推動我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文化的有機結合提升高等學校的創新能力為支撐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我省整體創新能力和競争實力推動東北老工業⛩⛪➰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我省高等學校機制體制改革為重點探索協同創新的有效途徑有效聚集創新要素和資源,構建協同創新的新模式,形成協同創新的新優勢,推動高校協同創新;以創新能力提升為突破口充分發揮我省高校多學科優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集聚和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産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提高我省高校創新能力和競争實力;圍繞科學前沿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鼓勵高等學校同科研機構、行業企業、地方政府開展深度⏭➰,建立戰略聯盟,促進社會各類創新力量的協同創新,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文化事業的融合發展,促進政産學研用緊密結合,支撐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總體目标

  以我省高等學校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以創新能力提升為突破口,探索建立協同創新機制,營造協同創新環境氛圍,通過政策和項目引導,大力推進協同創新。

         (一)按照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圍繞科學前沿和國家發展的重大需求,以高校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以機制與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充分發揮高校多學科、多功能的優勢,積極聯合國内外創新力量,探索建立适應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樣的協同創新模式,廣泛彙聚社會多方資源,以重點院校牽頭建設培育形成一批切實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2011協同創新中心。集聚和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産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逐步成為具有國際重大影響的學術高地、行業産業共性技術的研發⛩⛪➰、區域創新發展的引領陣地和文化傳承創新的主力陣營。

  (二)依托我省高校學科專業和人才優勢,緊緊圍繞我省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我省重點發展規劃,面向行業産業、區域發展和文化傳承創新,吸納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組建協同創新體,以部屬重點高校和重點建設的10所省屬高水平大學牽頭建設一批面向科學前沿、行業産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創新的省級協同創新中心,通過機制與體制的深度改革,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和顯著效益,為東北老工業⛩⛪➰振興、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區域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推進文化傳承創新,産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動我省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鼓勵和➿⚽✨➿高校制定學校2011計劃。圍繞縣域經濟、行業、企業發展,以區域所在地高校為依托,聯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探索建立➿⚽✨➿縣域經濟發展的校級協同創新中心,推動縣域經濟、行業企業發展。

三、重點任務

        (一)構建協同創新平台與模式

  依托我省高等學校,彙聚社會多方資源,積極培育國家協同創新中心,組建面向區域發展的省級協同創新中心,鼓勵高校探索建立➿⚽✨➿縣城經濟發展的校級協同創新中心。

1.培育國家協同創新中心

(1)面向科學技術前沿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圍繞空間科學與技術等研究領域,依托我省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學科,聯合國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培育協同創新中心。

(2)面向行業産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共性問題,依托我省高等學校與行業結合緊密的優勢學科,與大中型骨幹企業、科研院()聯合開展有組織創新,組建培育面向行業産業的協同創新中心。

(3)面向區域發展的重大需求,圍繞我省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推動區域産業結構調整和新興産業發展,依托我省高等學校,聯合國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産學研用協同研發,組建培育面向區域發展的協同創新中心。

(4)面向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我省東北亞地緣優勢和優勢研究資源,依托我省高校國家級重點學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等高端平台,以及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研究力量,開展東北亞區域人文⏭➰和國家戰略協同創新研究,探索建立文化傳承創新的新模式,加強文化對外影響力和傳播能力,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組建培育面向文化傳承的協同創新中心。

2.面向區域發展組建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1)圍繞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規劃和建設八大經濟區、實施十大工程發展戰略,依托我省高校,聯合國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組建一批面向區域發展的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2)圍繞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我省十大重點産業和優勢支柱産業等行業産業領域,依托我省高校,聯合國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組建一批面向行業産業的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3)圍繞我省區域文化發展和繁榮,圍繞我省區域經濟貿易發展、旅遊、人文等戰略研究領域,組建一批文化傳承創新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3.鼓勵高校探索建立面向縣域經濟發展的校級協同創新中心

圍繞縣域經濟、行業、企業發展,以區域所在地高校為依托,聯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探索建立➿⚽✨➿縣域經濟發展的校級協同創新中心,推動縣域經濟、行業企業發展同過枚放式間創新中心的前期培育,确定協同創新方向,選擇協同創新模式、組建協同創新體,營造協同創新的環境氛圍,形成協同創新的新機制和新優勢,為争取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做好前期培育工作。

        (二)建立協同創新機制與體制

1.創新組織管理機制,加強人事管理的開放和流動。打破省内高校以及與省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國外科研機構的機制體制壁壘,改變分散、封閉、低效的現狀,釋放人才、資源等創新要素的活力,堅持動态、多元、融合、持續的創新機制,建立由協同創新體以及其他方面的代表組成的協同創新中心理事會或管理委員會,負責中心的重大事項決策,制訂總體發展規劃。在人事管理上,建立以任務為牽引的人員聘用方式,促進高端人才流動,發揮協同創新的引導和聚集作用,彙聚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

2.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全面提升協同創新能力的實際需要出發,以政策、經費和條件為保障,引進和造就一批在國内相關研究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創新型拔尖人才和學術領軍人物,開展原創性重大理論與科學技術關鍵領域問題攻關。同時,扶持一批理論功底紮實、具有較強開拓創新能力的中青年學術骨幹,打造一批高水平學術創新團隊,培養一批複合型科學研究的博士和博士後等高端人才,充分發揮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青年骨幹人才隊伍在協同創新中的關鍵作用,着力構建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具有強大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人才培養。

3.形成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評價機制,建立年度報告和周期性評估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加強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以全面提升高等學校創新能力,促進自主創新、科技進步和文化繁榮的實質性貢獻為取向,堅持學術發展與現實貢獻相結合,注重研究成果的學術原創性和實際應用價值,促進原始創新能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提高。

4.實行多學科、跨學科、交叉集合的資源配置機制,建立持續創新的科研組織模式。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發揮優勢特色學科的彙聚作用,整合共享資源,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在⏭➰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深入推進國際交流與⏭➰研究,推動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建立協同創新戰略聯盟,吸引海外學者參與項目研究。

四、➿⚽✨➿措施

   充分發揮協同創新項目引導和聚集作用,廣泛吸納社會多方面➿⚽✨➿和投入。為促進項目發展,積極争取中央财政設立專項➿⚽✨➿,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和不同類型,采取相應➿⚽✨➿措施,建立多元化➿⚽✨➿方式。

        (一)對獲得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的項目,在中央财政專項➿⚽✨➿的基礎上,省級将在高教強省專項資金中給予适當的資金➿⚽✨➿,同時對列入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重點培育的項目,給予适當的培育經費➿⚽✨➿。

        (二)對獲得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項目,面向行業産業發展的項目,要發揮行業部門和骨幹企業的主導作用,彙聚行業、企業、社會等方面的投入與➿⚽✨➿;面向區域發展的項目,要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地方投入和➿⚽✨➿的長效機制,吸納企業、社會等方面的➿⚽✨➿:面向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項目,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資源和投入,形成集聚效應;同時,省級在高教強省專項資金中針對不同項目給予一定的建設經費➿⚽✨➿。

  (三)依托高校應在自身現有的條件和能力範圍内,給予中心充分的政策➿⚽✨➿與資金保障。在人員聘用與評價制度、人才培養機制、招生模式以及國際⏭➰與交流等方面,賦予中心改革的相對自主權;在研究生招生、優秀人才計劃、公派出國學習與交流的資源配置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和➿⚽✨➿;在組織申報相關科技、文化、人才以及行業重點任務時,給予優先➿⚽✨➿。

五、本計劃由省教育廳、财政廳負責解釋。


Baidu
sogou